人民日報海外版——讓更多綠電“發得出、用得上”
受訪人: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副院長 許勤華
問:中國加快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,在“十四五”時期取得了怎樣的成績?
答:大力發展清潔能源,是事關我國能源安全和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重大戰略。從當前成果看,能源轉型成就有兩個突出的“1/3”:一是每用3千瓦時電中,就有1千瓦時是綠電;二是中國的發電裝機容量已經達到全球總量的1/3。這樣的成績來之不易。
中國能源消費基數龐大,而綠電在其中的占比不斷提升,并實現“每用3千瓦時電就有1千瓦時是綠電”,意味著光伏發電、風力發電等新能源正成長為主力能源。中國新能源發電裝機規模歷史性超越煤電,全球最大的清潔發電體系全面建成,意味著中國實現了從“煤炭為主”到“多元清潔”的實質性跨越,既維護了國家能源安全,也為全球能源轉型注入強大動力,彰顯了中國在全球能源治理中的大國擔當和使命責任。
問:推動能源轉型,中國進行了怎樣的嘗試與探索,帶來了哪些變化?
答:近年來,國家出臺一系列強有力政策推動新能源發展。可再生能源法為新能源產業長期穩定發展提供法律保障,不斷完善的電價政策激發經營主體積極性。比如,對風電、光伏發電給予標桿電價補貼,有效降低了初始投資成本,加速項目落地。2025年,全國統一電力市場基礎規則體系基本建立,新能源發電企業通過“綠電交易”獲得環境溢價,這在很大程度上激發了經營主體參與電力市場交易的熱情。
中國還不斷攻克技術關鍵難題,加速產業升級。當前,中國多項新能源技術和裝備制造水平在世界領先,建立起全球最大、最完整和最具有競爭力的清潔能源供應鏈,推動清潔能源產業成長為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新支柱。在光伏領域,電池轉換效率不斷提升,推動光伏發電成本大幅下降,實現從“昂貴電力”到“平民電價”的轉變。風電技術也在大型化、智能化上飛速進步,單機容量不斷刷新紀錄,發電效率穩定性顯著提高。風電最大單機容量、光伏晶硅電池轉化效率均在技術驅動下逐年提升,儲能技術的突破大幅提升了新能源消納能力。
隨著技術成本降低,新能源在能源消費市場占有率不斷擴大,而智能電網建設穩步推進,電網對新能源波動性的適應能力也在不斷增強,助力實現新能源與傳統能源靈活互補。同時,分布式能源、微電網等新型供能模式,則讓工商業用戶社區能就近利用新能源,提高能源利用效率。伴隨儲能技術發展,其在新能源裝機中的配置比例不斷上升,也有效平抑新能源出力波動,提升電力供應可靠性和穩定性。這些進一步促進了更多綠電得以“發得出、用得上”。
問:中國的能源轉型,對世界有哪些貢獻?
答: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中國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,也是中國對國際社會的莊嚴承諾。作為最大能源消費國,中國新能源發電裝機規模超過煤電,將改變全球能源市場供需關系。憑借強大的新能源裝備制造能力,中國為全球提供大量光伏組件、風電設備等,降低全球新能源成本,推動全球新能源產業發展。中國積極參與全球能源治理,推動建立公平合理、合作共贏的全球能源治理體系,為全球能源轉型貢獻智慧方案。
當前,中國正在全球合作中不斷為其他國家提供新能源技術、人才隊伍等方面支持,既帶動了部分國家能源轉型,也解決了一些國家的就業問題,促進當地經濟社會發展,真正實現了能源發展互利互惠。展望未來,中國將繼續深化與各國的新能源合作,共同維護能源價格和市場穩定,推動全球能源轉型向縱深發展,為世界可持續發展作出更大貢獻。
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(文字:廖睿靈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審核:楊曉華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來源:《人民日報海外版》)
發布日期:2025年08月11日